帮助 [墓地常识]
上海墓地:谈谈殡葬习俗
上海墓地按:各地的殡葬习俗有共通之处,也有较大的差异,最近因有亲人先后离世,也让自己切身了解了不同地方的殡葬文化。
苏北农村的殡葬习俗延续了很多年代,新近有了一些改良,如从原先的土葬改为火葬,并统一划出了墓地,逐步将零散的墓地迁往墓地统一管理。
除此而外,就是厚重的老习俗了:火化和落葬的两个日期一定要请专人占卜出吉日,算出来哪天就是哪天;如果逝者的阴历祭日,无论年、月、日加7,结果都没有沾上带“7”的数字,那么需要由逝者的儿媳妇到周边的一百户人家去讨要些许米面,于落葬之前做成百家饭,分给逝者的儿女,且要一顿吃光,图个吉利;苏北农村要求逝者最好在家中故去,并将灵堂设立在逝者的长子家中,披麻戴孝的子女们坐在铺满柴草的地上日夜守灵,一直要持续到落葬当天。期间,会有亲友带着纸钱陆续前来祭拜、磕头、逝者子女代为烧纸;火化那天儿子随着灵车前往殡仪馆,一路播放哀乐、一路抛洒纸钱,然后排队等候火化,当天将骨灰敛入骨灰盒中一路带回,仍放置在长子家中供奉,直至落葬。
落葬,是当地最最重要的仪式。天刚蒙蒙亮,搭建户外灵棚的人便驱车前来,待至灵棚搭建完毕,亲友们相帮将原本安置在室内的灵堂迁室外的灵棚内。此外,还要搭建舞台,摆放音响,供乐队、演唱者使用。
落葬这一天,也是所有亲朋好友正式来参加葬礼的日子。其他亲朋都可以自行前来,在灵堂里正式磕头祭奠,但所有出嫁的女儿、侄女、孙女、孙侄女则需要专门的队伍一趟趟出发去迎接。这支队伍最前面是吹吹打打的丧乐队,后面跟着抬着一桌供品的前后两人,桌上摆放一个猪头、一只公鸡、一条活鱼,几盘点心,再后面是逝者的儿子、儿媳、侄媳妇,人人披麻戴孝,儿子手中捧着孝子棒(以柳树树干制成,上裹白纸),队伍从灵堂出发,走到村口去迎接。在村口换上寿衣寿鞋,一路哭喊着被带到灵堂内。这样一趟趟地接来所有的出嫁闺女,所有人员到齐,才开始中午的午餐,就是上海俗称的“豆腐羹饭”。
午餐结束,亲友们可以陆续告别,哀乐队根据不同人的点歌开始哭灵,不同身份的亲属将自己与逝者的生平以及与自己的相处说给哭灵的人,然后在悲怆的乐声中,哭灵者开始声泪俱下地以点歌者的身份讲述逝者的生平,倾述对逝者的怀念,逝者的至亲在一旁默默流泪,缅怀逝者。
大约到下午4点钟左右,哭灵结束,开始拆灵棚,准备将骨灰送至公墓中。参加落葬的一律是家中的男人,儿子捧着骨灰盒乘坐灵车前往目的,将所有的花圈、纸钱、随葬物品等统统带往墓地焚化。
儿子脚上趿一双旧鞋,落葬结束后便将旧鞋遗落在墓地旁,并要头也不回地离开墓地。第二天一大家人再一同前去圆坟,带上逝者生前的衣物、鞋子,纸钱,在墓地焚化。
整个葬礼持续到五七才算正式结束。这个倒是与上海的习俗一样,期间儿子不得箭头,且要终日着孝鞋,上海也有类似禁止剃发的规矩,此外,还不得剃须。
城市化的脚步将原本繁复的殡葬习俗化繁为简。上海的殡葬如今都有一条龙服务,逝者家属只需要按谈好的价格付钱就可以,所有的流程、仪式等,都由一条龙的人员安排。家中依然摆设灵堂,大殓前日夜守灵。上海一般是第三天大殓,这就是最重要的仪式了。大殓一般在市区的殡仪馆举办,安排统一的大巴接送客人。告别仪式简短,但多了叙述逝者生平的环节,把逝者的一生概括在发言稿中,给予盖棺定论,这一般都是由至亲准备的讲稿,声泪俱下地叙述,堪称人世间最最真诚的演讲。之后家属1-2人陪同前往火葬场等候火化并领取骨灰,其余人则安排进入饭店,跨火堆,吃豆腐羹饭,仪式持续约半日。然后,家属自己在家做七,也要做到五七方才告终。
城市里的殡葬仪式简单,与农村的习俗相比较,仪式感也淡化些。
农村的仪式虽然繁琐,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有很多时间流泪痛哭,宣泄情绪。整个守灵期间,不断会有亲友来祭拜哭泣;直至火化、落葬,接送出嫁的闺女,包括哭灵,一路都是哭声震天,至亲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释放心中的痛苦,用眼泪和哀嚎表达伤痛,让悲伤的情绪彻底释放。这个在心理学中就称之为“宣泄”,悲伤必须要宣泄出来,淤积在心中会让人产生负能量,造成以后各种心理的或是身体上的疾病。所以,这种分批分次的宣泄,可以慢慢表达情绪,释放压力,排遣胸中的抑郁和悲伤,的确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把两个地方不同的殡葬风俗略略做一对比,也让自己的理性的分析中,细细品味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