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礼仪,应遏制“金钱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9-05-23

    墓地丧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不仅带来感情上的巨大悲痛,而且,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在经济上、生活上都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一人有难,众人相帮,守望相助,这是中华优秀传统。


    在上海郊区村镇地区的殡葬墓地活动中,至今还盛行这种互帮互助的人情礼俗,不仅是体力、劳务上的,而且还在精神上的,甚至是经济上的。这是十分可贵的。人情礼俗是维系家庭、邻里、社区凝聚力极为重要的一种礼俗。人情淡漠决不是和谐社会所希望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重建互帮互助的人情礼俗,而不是丢掉优秀传统。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殡葬墓地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殡葬墓地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体力、劳务上“殡葬墓地事”大都由殡葬墓地工作者“代劳”了,因此,需要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体力事、劳务事不断减少。可在今天,与此相应的是,精神上互勉互慰也不如从前热心了,而经济上的“人情礼”却不断增长,“白包”越来越厚重,送礼金正失去礼俗的本意,添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债”,也在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的支出负担。
    十分显然,这应是在人情礼俗的重建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礼尚往来,这是中华传统。殡葬墓地活动中的人情礼俗,应重在互帮互助和互勉互慰。在社会殡仪服务日益完善的今天,应从体力、劳务上的互帮互助转变到精神上的互勉互慰上来,帮助丧家尽快摆脱心理阴影。
    “白包”礼应讲究适度,务必不要攀比。对于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家庭,居委或村民组织可组织邻里互助式捐助活动,并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殡仪馆和公墓也均有一系列的惠民举措,可供选择。人情互助加上组织关心和系列惠民举措,一定能帮助丧家战胜殡葬墓地中的各种困难。与此同时,通过殡葬墓地活动,使人情礼俗走向更加纯洁、更加健康发展的路,使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