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解读章太炎为川籍革命烈士的挽联

发布时间:2015-09-19

解读章太炎为川籍革命烈士的挽联

   倘称章太炎为“开创民国的革命元勋”,并不过誉。他一生七次追捕,三入牢狱,未有惧色。“中华民国”一词,还是发源于其《中华民国解》一文。这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殿堂级人物,反清、革命乃是其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由他主笔的《时务报》、《民报》,刊发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鲁迅盛赞这些文字“所向披靡,令人神往”。

   然而,1912年3月初,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即将结束,在南京的川籍同盟会会员决定召开一个四川籍革命烈士追悼会,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与缅怀。孙中山亲自莅会,而章太炎则送来了一副极为不妥的挽联——

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
此地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

   上联的前半句,比喻的是当时在生的革命党人,章太炎认为:他们对不起像川籍烈士那样的“死者”。下联的“此地”当指南京,据说是诸葛亮当年目睹南京的山势地形,称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在章太炎看来,如今的南京为一班“盗贼”所踞,诸葛亮一说也就成为了“虚言”。这副挽联充分暴露出章太炎当时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同盟会,实际上已站到了袁世凯一边的错误立场。

    名噪一时的革命者,何以会攻讦革命者?打开此谜,还得还原那段历史——

章太炎因《苏报》案入狱,1906年6月底刑释,当晚即被同盟会同仁接上轮船,开始了第三次流亡日本之旅。5年后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东京,令其感奋不已,旋即以革命元勋的身份回国。虽说当时他与孙中山一度有隙的关系得到了缓解,但与革命党人多有意见冲突和决策分歧,如他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选出“无党总理”,甚至发表《诛政党论》,呼吁国人警惕并反对政党政治,这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自然引发革命党人的质疑、抨击、嘲讽。重返政坛的章太炎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得罪了不少人,由此多了一个“章疯子”的绰号。

    他所属的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角力一直存在,此时更烈,一个主“战”,一个求“和”,互有抵牾。1912年1月,陈其美指派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于上海,光复会在江南地带的燎原之势迅速终止。虽然事发后,孙中山、黄兴急电“保护章太炎”,但章太炎与同盟会的隔阂更深了一层。加上在定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章太炎一时成了同盟会的眼中钉。同盟会的大佬中,只有宋教仁支持他。故章太炎写出上述这一挽联,失望、不满、愤怒之情表露无遗,也就不足为奇了。自此,章太炎在政治上开始倾向于袁世凯,甚至为其所延揽。

    所幸其后他逐渐认清袁世凯真面目,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更“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鲁迅语),而被拘禁起来。直至袁世凯称帝失败死去,章太炎才恢复了自由。此后的他远离煊赫的革命潮流,用鲁迅的话说:“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文:沈栖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