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墓地快报 | 加大监管公墓力度,市监管城郊14个公益性公墓

发布时间:2017-09-08

墓地快报 | 加大监管公墓力度,市监管城郊14个公益性公墓

   一、荆门市监管城郊14个公益性公墓:

   近日,来自荆门市民政局的消息称,该局安排人员,对城郊14个公益性公墓实行定人、定岗、定职、定责监督管理,并制作了安放信息图表。荆门城郊14个公益性公墓分别为东宝区辖区的曾庙、石莲、新桥、子陵、长岗、苏台、新生、来龙等8个公益性公墓,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辖区的花竹、双泉、迎春、交通等4个公益性公墓,以及漳河新区辖区的响岭、包山2个公益性公墓。根据要求,我市民政部门已安排专人对城郊公益性公墓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对,对每个公墓已修、已葬、未葬墓穴登记建档,制图上墙,将修建和安放情况通过图表进行信息比对,有违规销售情况用红笔圈出,重点跟进查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对于项目迁坟,进行现场勘查、拍照取证,核对数量,严格控制公益性公墓因项目迁坟修建墓穴数量。今后,安葬手续也从严管理,新葬墓穴必须凭逝者火化证、身份证、户口本(复印存档)方可办理,属于项目搬迁坟墓必须凭项目搬迁指挥部开具证明方可安葬。(荆门晚报 许强华 李德明 杨涛)

   二、牡丹江市将打造8000平方米节地生态安葬园区:

   9月1日,牡丹江市已确定在龙凤公墓菊花园东侧打造8000平方米节地生态安葬园区,届时,一座别致、自然、优美的现代生态墓园将为逝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以及绿色文明的殡葬服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市民政部门着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节地生态园区的选址、设计、规划、建设等相关事宜。经过多次研究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在龙凤公墓菊花园东侧打造8000平方米节地生态安葬园区。牡丹江市龙凤公墓提出《节地生态葬规划设计思路》,并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论证,明确了以公园化标准建设理念规划节地生态葬园区,打造集文化、园林、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样板式节地生态安葬园区的设计思路。用不了多久,一个集人文、生态、纪念、休闲为一体的节地安葬园区将会展现在人们眼前,它将颠覆人们对公墓以往的传统观念,赋予现代生态式墓园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节地生态园区内,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合理布局,雕塑、树木、花草、假山、水渠等规划有序,江葬纪念、遗体捐献等公益性纪念景观设施昂然耸立,人们将在静逸、祥和的氛围中缅怀逝者,追忆往昔。(牡丹江市政府)

   三、咸宁通城县出现首例“生态树葬”,七旬老汉选择与树长眠:

   8月29日,通城县首例“生态树葬”在该县四庄乡纸棚村顺利完成。此次树葬的是该村一名黄姓老人,于7月23日,69岁去世,并于去世当日到通城县殡仪馆进行火化。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希望通过“以树为家,花草为伴”的生态殡葬方式,决定人生最终的归宿。根据《通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殡葬改革的通告》,对骨灰树葬、花葬、草葬以及土葬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每例奖励2000元并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当日,该县殡改办工作人员前往纸棚村,对逝者亲属进行2000元现金奖励。(云上咸宁)

   四、旬邑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为有效治理乱葬乱埋现象,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社会文明和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旬邑县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审核审批各镇申报的村级公墓项目。同时,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申报资料的收集,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协调解决公墓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顺利开展。二、强化工程进度。经多次调研,实地走访,结合县情实际,拟建6个村级区域性公墓,经代理公司公开招投标,6家中标公司分别承接6个村级区域性公墓建设,目前已有3个村开工建设,剩余3个村待秋收之后及时开工,争取9月15日前墓区道路全部硬化,9月底前墓区绿化全部完成。三、强化整治力度。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公益性公墓总体规划。同时,加大对乱埋乱葬行为的治理力度,对遗体埋葬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墓碑小型化,逐步将农村散埋迁移到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迁坟还田工作。四、强化规范管理。公墓建成后,确定专人管理、定期维护,确保墓园安全、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在墓区内统一建设焚化点,严禁随意烧香焚纸,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殡葬新风,五、强化督查指导。公墓建设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书记为公墓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督查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施工现场督查指导,并及时将督查情况逐级汇报,及时整改总结经验,确保公墓建设按期完成。(旬邑县信息办 张朋勃)

   五、日照制定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

   为进一步倡导节地生态葬法,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绿色殡葬,根据民政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日照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施办法》,将奖励采取节地生态葬法处置骨灰的本市户籍居民。据了解,本办法所指的的节地生态葬法,是指遗体火化后,采取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或骨灰立式存放等节约土地资源方式处理骨灰的安葬方法。采取海葬方式处置骨灰的,要由申请人向市殡葬管理所提出申请;采取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及立式存放方式处置骨灰的,要由承办人向市及所在区县民政部门指定的殡葬或公墓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申请人一般应为死者直系亲属。本办法已从8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8月22日。未尽事宜则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日照新闻网 卢昱东)

   六、乌鲁木齐公墓迎中元节祭祀大军:

   9月5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在“中元节”有举办祭祀、扫墓活动怀念亲人的习俗,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古尔邦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首府各大公墓迎来了祭祀小高峰。乌鲁木齐市殡葬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新疆晨报记者,在每年清明这样大的祭祀节日,进行祭祀的人很多,但近年,中元节也被重视起来。为全力保障市民祭扫安全,乌市殡葬服务中心、乌市烈士陵园提前制定祭扫预案。并提前集中对骨灰寄存楼、祭祀场所、火化车间、油库、仓库及各处电力设备等进行安全大检查。乌鲁木齐东山生态园增加园内供水点,免费为祭祀市民提供清洗墓碑自来水、焚烧盆,并为市民准备了扫把、铁锹等各祭祀工具。同时还设立鲜花、香炉等殡葬用品便民销售点,为市民祭祀提供方便。据介绍,近10年来通过鞭炮黄纸换鲜花、网上祭祀、微信、微博、祈福带、时空信箱等绿色环保祭祀活动的开展,鲜花祭祀的人群明显增加。根据粗略统计,9月1日至9月5日,首府烈士陵园、东山生态园、逸安园公墓、米东区北郊公墓等共迎来了246350人次的祭祀人群。(新疆晨报 张冬梅)

   七、东海县公墓管理处四措并举确保中元节祭扫安全有序: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是一个祭祀高峰。县民政局牛山公墓管理处周密规划、精心管理,推出四项措施确保祭扫活动安全有序。一是做好警示、公告牌,确保祭祀顺畅。为确保祭祀通道顺畅,提前向公路站申请协调开一个10米宽的临时道口,移出绿化带并做好4块警示牌;另由于311国道(原232省道)上行线半封闭施工,下行线为双向行驶车道,路边不具备临时停车条件,公墓的停车场在施工扩建期间也不具备停车条件,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在施工路段的两端显要位置做了两块公告牌,告知大家尽量不要开车前来祭祀,如果开车来请避开施工路段,就近自行选择安全停车场地。二是提前制定祭扫高峰活动方案。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各项工作分工小组,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局安全会议精神,确保每位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在工作区内采取挂横幅、做公示栏及安全防火警示牌等形式,宣传殡葬改革新内容、倡导文明祭祀;公示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墓区管理制度及扫墓时注意事项等内容。三是提前开展全面消防安全检查。对照安全防范制度落实,突出重要部位、要害部门检查,梳理存在问题,彻底解决消防器材配备、电器安全使用、易燃物品存放、安全疏散通道设置等安全问题,确保防火安全。四是分类管理祭扫活动。以方便群众祭扫活动为着眼点,严格各项服务规范和办事流程,分四个组落实管理责任:一组指挥进出车辆,管理好停车场保证交通顺畅;二组进墓区动态巡视,现场解答丧户疑问,监督丧户祭祀后不留火种;三组管理来公墓售花的商户,引导他们到指定场所有序销售,监督检查他们及时主动清理花草垃圾;四组在办公大厅负责接待服务对象,处理各类突发问题。(东海县民政局 张芳)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