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园林的重要分类之一,墓园不仅是人们凭吊先辈和追忆历史的场所,其中风景优美的墓园还可以成为人们散步和游览的目的地。许多历史性墓地同时还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比如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就是一座杰出的露天丧葬艺术博物馆。
位于巴黎二十区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官方名称是“东墓地”,它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墓,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公墓之一。自19世纪初建成以来,这里埋葬的死者超过一百万。悠久的历史、精湛的丧葬建筑和大量的名流陵墓,使这里成为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游人超过200万。1993年6月24日,这座公墓被整体列为历史遗产。
“成名之路”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成名之路”是颇为曲折的。最初兴建的墓地利用了一座因遍植葡萄而被称为“葡萄山”的小山丘。1652年7月2日,年仅14岁的国王路易十四在这座山丘上观看了平息“投石党之乱”的激战,并在耶稣会传教士的房屋中休憩数小时,这使得这里与皇家有了联系,于是人们把小山丘更名为“路易山”。
由于拉雪兹神父对这里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的名字也被永久地留在了这片场地的记忆中。
针对场地起伏的地形,新古典主义建筑师布隆尼亚尔第一次采用了大型英国式园林的形式设计公墓,以起伏多变的甬道代替传统的直线型路网,沿路布置陵墓,形成丰富多变的墓园空间,并种植了大量的乔灌木。
然而,当这座公墓在1804年5月1日建成使用时,却未得到巴黎市民的广泛认同——因为当时的巴黎人都不情愿死后被埋葬在高地上,何况这里还是人们心目中穷人聚集的大众化地区。
为了振兴这个公墓,巴黎市政府很是下了一番功夫:1817年,他们将西方家喻户晓的情侣埃洛伊兹和阿贝拉尔的遗骸迁葬到这里。随后又迁来了剧作家莫里哀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人的遗骸。此后埋葬在这里的死者数量激增,1830年陵墓的数量就达到了33000个。
一座“丧葬艺术博物馆”的诞生
自19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雕刻家和建筑师就致力于使这座公墓成为一座真正的博物馆。从熠熠生辉的哥特式、豪华奢侈的奥斯曼式、宏伟壮丽的仿古陵墓,到精美的花岗岩、大理石和铸铁陵墓,以及富有想象力的雕塑和纪念碑,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和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了各种风格的陵墓。
如今,拉雪兹神父公墓已然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记忆的地方,也是与故去的名人们“相会”的地方,游客们来到这里,在偶像的陵墓前留影或送上一束鲜花。还有一些人以 “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偶像的喜爱,增添了这个墓园的浪漫气息。
记者努瓦尔在调解拿破仑三世的侄子与报社主编的决斗中遭到枪杀,凶手却被法庭宣判无罪。由雕塑家达鲁制作的青铜像记录下努瓦尔遇难的那一刻。
巴黎公社时期,这座高地又成为巴黎公社战士的炮兵阵地。巴黎公社失败后,1871年6月初,共有1018位巴黎公社战士被葬在这个角落里。这堵墙后来被人们称为“巴黎公社社员墙”。特殊的历史背景,也使拉雪兹神父公墓成为一些社会团体经常举行纪念和示威活动的地方。
如果将来有机会到巴黎旅行,不妨去拜访一下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公墓,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