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上海古园墓地向夏日里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发布时间:2017-07-28

上海古园墓地向夏日里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7月5日,上海正式出梅,紧接着高温来袭。整个7月,上海共发布了16个高温橙色预警,其中还有1个是红色高温预警。在烈日的炙烤下,位于奉贤杭州湾畔的滨海古园墓地,热浪阵阵,但古园墓地应对有策、运转有序,和往常一样为来园客户提供服务。这背后,离不开许多人的挥汗付出,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们的付出。他们坚持岗位,换来了更多人享受到清凉。

   电瓶车驾驶员:急客户所急!

   7月13日,一位老上海绅士装扮,手捧鲜花的老人孤身来到业务大厅。老人说自己已经九十四岁了,来给他的夫人扫墓,请业务员帮他查找墓穴位置。业务员很快帮他查好写在纸上。老人拿着纸片坐上园区电瓶车前往。电瓶车驾驶员小田按纸片记录的位置1级区24号,把老人送到后离开了。没到一盏茶的功夫,老人出现在业务大厅。他有点不悦地说:“开电瓶车的小姑娘把我送到二级区去了。”业务员听后找小田核实。小田说:“我送他到一级区了。一级、二级两个墓区正好分别在道路的左右边,老人家恐怕走反了。”她理解老人年事已高,又无家属陪同,于是没有辩解什么,和业务员一起再次将老人送到一级区,送到后也没有着急离开,而是耐心等业务员陪老人找到墓穴后才返回。事后,老人对电瓶车驾驶员小田和业务员感激不已。

   据了解,上海古园墓地电瓶车因没有空调,现在采用封闭和敞开两种模式,冬季装车门后相对好些,但夏季敞开的空间里,热浪阵阵。七月高温以来,负责开电瓶车的姑娘们全天坚守在一线,顶着烈日在园区开车接送客户。客户少时,一天跑十几趟,客户多时,一天下来电瓶的电也耗得差不多了。有时同一趟车上的客户要去多个地方,跑一圈将近半小时,不论时间长短,每趟下来都是汗流浃背。

   业务员: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随时都要外出。

   正午时分,烈日高照,业务部顾建福刚带着客户在墓区看墓结束,上衣衬衫完全湿透,一走进开着空调的业务大厅,他不禁打了个哆索:“好冷!” 据业务部经理苏林英介绍,今年高温天气以来,购墓客户相对较少,但是业务员“随时准备着”,只要客户有需求,业务员都会带着客户前往墓区。由于客户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看墓时间短,有的则相对较长,因此业务员的中午就餐时间无法控制,她说:“食堂阿姨知道的,一般最晚去吃饭的就是业务部的。”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业务员也会提醒前往墓区的客户,做好防晒防暑工作。因为古园墓地位于海边,再加上墓区石材的反射,园内紫外线非常强烈。业务部也提供有饮水机,客户需要时还有矿泉水、盐汽水等供应。

   墓区保洁员:这是应该做的!

   走在古园墓地的龙柏路上,笔者远远地望见一个装满了清洁用品的工具桶,慢慢走近,就遇到了墓区保洁员孔师傅。孔师傅负责从特龙区往南一直到古园最南端的整个竖条状区域内的墓区清洁工作, 4天完成该区整体保洁工作,到第5天从头再来,周而复始。7月高温以来,孔师傅调整了工作时间,每天6点就到古园开始工作,中午之前完成清扫工作。

   据了解,孔师傅从2010年7月来到上海,在古园墓地从事墓区保洁工作,到本月刚好满七年。七年间,他在这片墓区中穿梭忙碌,擦掉墓碑上的灰,清掉周围的杂草,除去挂结的蛛网,也被海风吹出了一脸黑里透红的皮肤。他说,老墓碑最易长的是青苔,青苔要用力擦干净,否则留下的痕迹很难看;而改建后的新墓碑最易落灰尘,擦的时候要大幅度地来回,否则水一干灰尘还是浮在表面。除掉冬至与清明时节,大部分时间孔师傅都是独自一人穿梭在这一条竖带状墓区中,从年头到年尾,很少休息。七年间,他曾先后4次捡到过客户遗失在墓区的钱包或手机等物品,每次都在发现后交给了保洁的管理人员。他从未收过客户的感谢费,即使客户在墓区碰到他要给小费,他也通过各种方式拒绝了。他说:“这是应该做的,我只拿自己应该拿的。”

   古园墓区共有36个区,每个区都配有1名保洁人员,另再增配4名流动人员,共40个墓区保洁员,孔师傅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就像隐形的看不见的手,保持墓区与墓碑的整洁。即使高温天气,一样正常运作。

   瓷像管理员:整个墓区都在我的脑子里。

   古园墓地负责瓷像制作的共有5个人,陈师傅是其中之一,他主要负责墓区瓷像管理,如贴瓷像、更换瓷像、补做瓷像等,他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墓区里管理所有的瓷像。高温天气下,陈师傅5点就起床了,开半小时的电瓶车到古园。到中午10点多笔者采访时,他已经贴了三十多个瓷像。据了解,他的工作主要分为新贴瓷像,这部分要在客户落葬前完成;还有改瓷像的,需把原先的寿像除去,改成肖像;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瓷像脱落的后续补贴工作。据他介绍,由于热胀冷缩,雨季、高温和降温之后,瓷像较易产生脱落,那些时间段他的工作量会比较大。要说对墓区路线的了解,陈师傅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墓区穿梭,对古园墓地的所有墓区了然于胸。每次外出工作,都要前往多个不同区域,他说:“我每天都在墓区里跑,每一次出去都是几个墓的瓷像放在一起的,每次我都提前想好路线,一次就全跑完了。”

   近日持续不下的高温仿佛在“烤”验我们的意志力和承受力。站在古园墓地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一阵阵热浪肆虐地向身体涌来,使得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中一样。但当坐在空调房里的我们还在抱怨天太热的时候,在墓区施工的工人们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上了感人至深的一课。7月13日上午,我和工程相关负责人前去沁竹苑墓区勘察施工进度,目睹了大热天,工人戴着安全帽,额头上安全帽下豆大的汗珠汩汩地流下,早已被汗水浸透了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除了衣服以外的皮肤被晒得光溜溜、黑黑的,似乎在冒着油,手里拖着又长又粗的钢筋走向墓区进行切割施工,他们在只有墓区一股热风,没有电风扇,唯一的降暑利器就是水,我问:“师傅,这么热的天吃的消么?”他平心静气、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手中的活,回答到“多出汗好事情,过会就回去了”。我看他一根根把钢筋扎起来的背影,想着墓区的基础也是经过这些他们手里诞生,才为古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期,古园墓地员工们顶着炎炎夏日,穿着短衣在墓区中工作却仍然是大汗淋漓,这个场面可谓是近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工作的可贵的敬业精神。在客户眼中,古园墓地一年四季整洁有序,环境优美,这一切的背后,是古园墓地里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除了以上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古园墓地还有很多人,比如在沁竹苑施工现场,工人们在高温天气中,用调整作息时间的方法错时建设新墓区;在古园墓地各个办公与墓区入口,安保人员坚守岗位,他们虽然有防护伞,防了紫外线依然难防滚滚热浪;绿化养护的工人师傅每天早上5点上岗,在墓区浇水、打药防虫害。清明和冬至两个祭葬高峰期,古园墓地全力做好接待工作,而平时,古园也在坚持不懈地修炼内功,无论天气怎样改变,古园墓地的人们都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向这些可爱的劳动者们致敬。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