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浙江生命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进行首次野外生存训练

发布时间:2017-07-05

上海墓地:浙江生命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进行首次野外生存训练

   上海墓地网报:6月江浙地区正值梅雨季节。一支由队长唐国平带队,11名队员组成的浙江生命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应急小分队,循着长兴三洲古道,成功穿越浙、苏、皖三省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野外生存训练。这是浙江生命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首次野外生存训练。这样的训练,对于户外运动零基础的队员们来说,充满了期待、兴奋,也体验到了艰辛。

   6月19日上午10点,应急小分队准点集结完毕。出发前,教官浙江公羊队参谋长徐音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搭帐篷、如何使用户外装备、携行包使用和装物品等户外应用知识。每个人的背包里除了个人用品、食物,还装进了帐篷、睡袋、防潮垫、登山杖、水壶、马灯、锅具、炉具等露营装备。每人负重20KG。为增强在重大事故、灾难发生之后,“生命天使”的队员们能及时有效到达救援现场,提高现场队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这次训练特选定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路线—— 三洲古道。它是长兴十大古道中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的一条古道。当年新四军就是在这条古道上穿梭行进,和日本帝国主义做斗争。因位于煤山三洲村而得名。起于煤山三洲村,止于煤山罗岕,全长18公里。

   本着边实践边学习,一切活动模拟实际灾难发生的情形进行训练。徐教官指导队员们:扎营地点的选择是关键,如何选择水源、如何搭建灶是生活的保障,人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精神是完成任务的保障。队员们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特长,搭帐篷的搭帐篷,搭灶台的搭灶台,会做饭的掌勺,不会做的洗洗菜,每个人都没闲着。雨越下越大,小分队决定在安徽省的长青岭山脚下扎营。那晚,他们度过人生中第一个帐篷夜。次日清晨队员们收起行装,从长青岭山脚下走进三洲山。

   雨天天气给队员们负重登山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三洲山路小湿滑,杂树荆棘多,环境十分复杂。徐教官教大家用GPS定位仪设计路线,队员们轮流开路清障,每个人的手臂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划痕。中午12点,队员们到达江苏太华镇大涧村,在大涧村水源地就地调整休息。队伍严明纪律,装备规范摆放,在行径路上搭建灶台烧面午餐,就地取材用细竹枝当筷子。队员们还自带垃圾袋,倡导“只留下脚印”口号,未留下任何垃圾。在山里走了一整天,雨水、汗水浸湿了衣服,队员们没有一个人退缩,继续前行。年轻的女队员刘飞、钟星坚持走完全程,男队员为其点赞。

   据上海墓地网了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每一个队员都展示出了“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发挥团队精神。体能较好的叶恒总是跑在队伍前面为大家开路清障;会做饭的阮志坚悄悄早起给大伙儿准备早饭;一人滑倒了,众人相扶;男队员为减轻女队员的负重,把重的装备装进自己的背包里。走出大山后,徐教官又给大伙儿上了一堂GPS的使用、地形地貌、等高线等户外专业理论课。经教官的点拨,之前在山里碰到的路线问题,队员们茅塞顿开。这次的训练,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救援任务的艰巨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生命天使志愿队队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救援善后能力,更要有优秀的体能和熟练的野外生存能力。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