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公墓行业互联网的应用分析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7-06-05

公墓行业互联网的应用分析及思考

   一、公墓行业几个阶段的回

   第一阶段,95到2000年的阶段。 95年开始墓碑的机械化加工开始成形,板石的加工工艺提高和电脑刻字逐步进入主流。意识超前的公墓开始加大对环境的建设,对产品的形态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开始引入艺术墓和名人概念。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电脑网络这块开始逐步被公墓采用,除了办公外还开始对业务的管理突破。集成信息系统开始应用,信息共享、查询、标准化和协同工作逐步成为公墓业务管理的主流。以上海滨海古园为例,1984年建园到2000年这段时间,从初创到逐步走向正规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对市场开始认知和寻求行业发展的过程,逐步开始有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在上海公墓界很有代表性。

   第二阶段,2001年到2013年。我们首先看产品形态,艺术墓和名人的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公墓在行业内的层次和定价高低,新开公墓的高投入和老公墓的纷纷进行的环境改造,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业内的潜规则。公墓已经不再满足于相互抄袭,而是开始在山寨过程中的创新,各类新材料、新工艺纷纷开始尝试,如融入文化理念,墓园开始建设各类主题墓区,把客户的安葬需求逐步演为各类场景,让客户有归属感,加大对忠实客户的培养。管理上标准化服务深入人心,ISO等管理第三方纷纷服务公墓行业,基于网络的业务系统等功能非常强大,真正把人、事、物进行了串联,做到了可追溯可查询。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爆发的阶段。公墓企业在香港的上市让公众的目光聚焦殡葬业,在以后几年的报表里,其超高的毛利润率让资本市场惊呼,以至于到目前为止社会上仍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可以想象大量的公墓开建,势必会提供大量的墓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渠道之争会越来越白热化。

   二、公墓行业的几个阶段

   互联网应用的分析因为考虑到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发展,所以单列了几个阶段进行对比,来从发展逻辑上说明现状的合理性。

   第一阶段的对比应用这个阶段对应的互联网门户发展,因为公墓行业这个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精力还在解决产品和满足客户的安葬需求。因为处于社会的底层行业,很多人不肯进入,加之对企业的形象建设还处于实体建设,对虚拟的公墓网站建设滞后也是情有可原。所以这个时候公墓只是处于内网的建设和应用,对于外网只是和客户之间的邮件来往,并没有实质性的互联网应用。

   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宽带的兴起和网购的流行这个阶段的公墓竞争开始加剧,对应的是对外宣传开始受到重视,网站建设是公墓必不可少的项目,对于网购的消费行为并没有对这个行业有多少触动,因为墓地产品非常特殊,和流行的网购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不可买回来使用,不可比价(脱离环境的比价没有意义),反复购买率极低。在05年前后,出现了大量的网上祭扫网站。它是通过免费的注册,制造一个可以祭扫的场景,然后卖虚拟的道具等获取经济来源,现在看这个模式是互联网第一次大规模地影响这个行业,可惜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出现问题,场景的可复制性太强,而且客户的归属感不强,所以只是出现了短期的效应。

   直至今日,为什么说淘宝的兴起对这个行业影响甚小,主要是因为公墓行业不是以产品为主导的行业,其更像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产业。只是墓地的价格很高,给人以产品主导的假象,其实这个产品包含了文化风俗,精神寄托,孝道等属性,是有别于快速消费品类的产品。所以这个行业注定在以改善商品关系的互联网第二阶段里不会有大的改变。还有一点是,公墓行业在PKI的影响下注重了销售额的考核,逼着公墓在销售上逐步提高,那么势必在营销手段上有所突破,因此以一条龙为首的渠道开始有了价值,包括网络上的宣传产品也越来越注重。我们再分析一下平台,作为淘宝时代就是平台时代,能否出现一个卖墓的平台。现在去百度一下,会有很多一条龙做的类似平台,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不是平台,因为平台有唯一性和赢家通吃的属性,这么多平行的平台生存就代表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台。作为消费者喜欢作横向比较,作为公墓方则是希望纵向的展示自我,因为一条龙的横向方面对产品的展示有缺陷,纵向方面对公墓的宣传不到位,所以说现有的类似平台都属于过渡产品。

   第三阶段对应的是移动互联更多细分平台和O2O平台的产生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说到底互联时代开始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转型。不排除以后互联万物后出现卖需求的服务。这里特别说一下微信,微信现在已经做成了一个超级大平台,无论是普通平台、细分平台还是O2O的平台,都可以实现微信作为入口,而且可以借助微信支付完成对交易的闭环。我们再看公墓,各家公墓的微信号都在陆续上线,功能来说只是多了一个移动的门户微网站,也就是说各家还是定义在宣传企业形象方面。部分公墓可以实行网上碑文确认和瓷像确定,也有在园区开通扫一扫定位的互联网功能,或者是微信语音报修业务,以及网上交维护费等功能。虽说公墓都开始有所创新,但目前为止只是涉及到较边缘的业务,也只是零星的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基于公墓的一整套互联网解决方案。

   三、公墓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思考

   公墓属于传统行业,只要客户还有买墓的需求,那么就有其不可替代性,无论外围变化多大,公墓的进化最多体现在经营理念、产品形式上,解决客户的安葬需求永远不会变。所以互联网的颠覆性理论在公墓界是行不通的,任何想颠覆公墓的互联网公司必死无疑。唯有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来弥补公墓服务的短板,作为公墓方的补充服务才有存在的价值。前面说过一条龙的平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无法满足客户和公墓的需求,那就需要一个混合型的平台。横向方面客户可以索取想要的产品信息,纵向方面公墓可以展示和宣传自己,包括客户拿优惠券后到公墓完成交易。因为墓地不属于一次性消费,后续会围绕这墓地进行客户与公墓间的服务,所以平台还需要解决他们之间的服务渠道问题。因此能服务公墓的互联网产品既要有产品关系属性,更需要服务关系属性,如果能开发出客户之间的祭扫关系属性,那么就基本完成了整个公墓的互联网应用。这些属性不是互联网人所能理解的,所以这个突破应该属于行业内自身的突破。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