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做好殡葬惠民需政策给力

发布时间:2017-06-03

上海墓地:做好殡葬惠民需政策给力

   上海墓地按: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九十年代又发布了《殡葬管理条倒》。近二十年来,国家政治经济突飞猛进,惠及民众的各项政策不断完善,民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国家及主管部门对殡葬专项工作未出台相应的新举措,全国东南西北中各地的殡葬专项工作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此,就殡葬专项工作而言,必须用改革发展的思路,解决殡葬专项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和服务民生的问题。以下只对涉及殡葬专项政策滞后的认识,不对殡葬专项业务评论。

   一、用改革发展的思路认识殡葬专项工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国家的大都市、都市和城市即省市区的首府城市,其殡葬专项工作已不适应二十年前的殡葬专项工作,九十年代的殡葬政策只能适应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的殡葬工作。

   (一)是当前殡葬专项工作压力最大、难度最大,特别是大都市、都市和城市经济发展快、建设规模大、人口增加多,直接导致殡葬专项工作不同步。

   (二)是这些省市区的殡葬专项主管部门缺少殡葬专项工作政策,殡葬专项工作跟不上本地经济发展,殡葬服务民生工作不到位,民众对殡葬服务满意度不高等,制约了殡葬专项工作的发展,所以殡葬服务民生工作举步为艰。

   二、用改革发展的思路,做好新形势下殡葬服务民生工作每个地方的党政领导是民众的带头人和贴心人,要从殡葬工作的特珠性上切实为民众着想,在本地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民众的殡葬工作纳入同步递进,使殡葬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要改革殡葬政策。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保障,区域不同、优势不同,但只有殡葬专项工作是相同的。政策,要把殡葬惠民和调动民众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作为有效举措,在改革发展中解决殡葬服务民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要针对性的做好殡葬专项工作。首先,要充分肯定近年来殡葬工作所取得的积极探索和成效。其次,在骨灰墓葬、壁葬、树葬等形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荒山和丘岭(不占耕地)等,由国营、集体、个人经营,或从政策上调动少数富裕民众参与荒山丘岭植树造林(游览性、景点观赏性),同时兼营殡葬(骨灰墓葬),满足特殊民众需求,既不占用耕地,也绿化了荒山丘岭,也有利后人。

   (三)要以安葬骨灰为主导,缩短殡葬服务半径。首先,在省市区城市近郊的东南西北各环道路畅通的废弃荒滩地等,以建设公园和旅游景区(点)为依托,结合壁葬、树葬项目,必将提高本地党和政府的人文形象,不但获得了经济收益,而且将极大的满足广大民众殡葬需求。

   (四)要加大推行免费殡葬惠民政策力度,使民众真正得到殡葬实惠。国家要加大财政补贴,助力各地殡葬主管部门主导殡葬服务民生工作,大力扶持或鼓励有意愿造福后人的少数富裕民众开发投资荒山丘岭骨灰墓葬、树葬和废弃滩地壁葬区域建设,以及经营相关的设施等。总之,对不占耕地的殡葬服务民生工作,殡葬主管部门领导要敢于上书荐策,积极争取纳入本地经济规划,尽快尽早出台新形势下的殡葬专项工作政策,进一步放开殡葬经营方式和项目,真正将殡葬专项普惠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来源 ▏殡葬手记  孔常嘉 】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