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深圳殡葬墓地事业的“十三五”规划,拟扩大免费范围

发布时间:2017-05-27

深圳殡葬墓地事业的“十三五”规划,拟扩大免费范围

   上海墓地网报:5月25日,深圳市民政局发布《深圳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拟扩大殡葬免费项目范围。比如,深圳在全省率先推出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和“莲池”资助计划,免费对象实现全覆盖和零门槛,每具遗体免费金额高达1980元,彻底解决了“死不起”的问题。此外,深圳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五年来共海葬骨灰894具,全市墓园设立节地葬区,吉田园开发小型墓1000个、墓廊格位800个。目前,深圳共有国家一级殡仪馆1个、殡仪服务站2个、经营性公墓5家、公益性墓园19家、公益性骨灰楼17座、骨灰深埋绿化地126块。根据十三五规划,深圳市殡仪馆将进行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3977.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09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999.6平方米)。建设工期5年(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分五个阶段进行。建成后,新殡仪馆有遗体冷库格位1200个、火化炉26台、大中小礼堂34间、骨灰寄存格位10万个和停车位500个,并成为殡葬改革宣传阵地和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深圳还将完善殡葬事业公共投入机制,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供给,在免费对象全覆盖的基础上,适时扩大免费项目范围,提高免费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

   预计2020年节地葬比例70%以上。在生态葬方面,深圳将严格控制传统墓穴葬式发展,新建经营性公墓和现有经营性公墓尚未开发的墓区分别按照不低于50%和40%的比例,配建相关设施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寄存等节地生态葬法。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全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在保持遗体火化率100%的基础上,提高骨灰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至70%以上。相关部门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奖励、补贴等激励机制,推进免费骨灰树葬、海葬活动经常化。在打击殡葬黑中介方面,深圳将加强殡葬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并依据标准开展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价格审批制度,收费项目和标准对外公示,实行挂牌亮证收费。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殡仪服务,依法严厉打击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和违反市场规则、廉洁从业要求等行为。

   据上海墓地网了解,针对殡葬综合执法力量单薄、执法力度不够,存在殡葬中介恶性竞争、扰乱殡葬市场的情况,以及殡葬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无法可依的管理盲点问题,深圳将通过立法规范:完善殡葬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加快修订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和殡葬服务行为。在殡葬执法方面,深圳将结合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殡葬管理方面行使权力的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规范殡葬行政执法程序,促进依法管理。此外,加强殡葬执法力量建设,探索将殡葬执法纳入综合执法体系,依托综合执法部门,加大殡葬执法力度。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