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年来上海3.7万人“魂归大海”,调查显示海葬接受率达24.7%
上海的海葬历史已有26年,从1991年推出骨灰海葬活动至今,上海已有数万名海葬者选择在长江入海口告别人世,其中包括作家巴金。 1999年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设立飞思海葬服务部,专门受理海葬业务。来自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首次海葬算起,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37056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大海。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海葬观念的形成和推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沪上每年的海葬量仅100多具,2016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345具,海葬占当年安葬数的比例为2.7%,年均增长约10%。
2016年下半年,上海理工大学课题组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4.7%的受访者接受海葬,比起2003年4%的接受率有了大幅提升。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表示,这个数字给了民政部门继续推行海葬的信心和底气,但也显示出海葬的实现率仍然低于接受度,需要通过更好的方式进行推广和引导。
2、葫芦岛市2017年首次海葬活动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墓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月13日、14日,葫芦岛市举行了2017年首次举行海葬活动。此次活动,共有106具骨灰撒海,260余名逝者家属参加。 据了解,2015年,葫芦岛市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海葬补贴标准的通知》(葫民发〔2015〕13号),进一步提高海葬补贴标准。按照通知要求,所有葫芦岛市户籍参加海葬的逝者,除不收取任何费用外,还为每人发放了520元的基本殡仪服务和交通费补贴。 今年下半年,葫芦岛市积极筹备开展全市第二次海葬活动,力争全年海葬的总体人数达到150名。
3、嘉兴举行第九次逝者骨灰撒海活动
4月11日,在上海长江入海口,嘉兴举行了第九次逝者骨灰撒海活动。96位逝者的骨灰,由家属们亲手撒入大海。上午10点40分,轮船抵达海葬指定区域。哀乐响起,骨灰撒海仪式正式开始,家属和亲友们秩序井然地走上甲板,在海风中将带着花瓣的骨灰撒入大海。据了解,自嘉兴推行海葬至今,已经有421位逝者长眠在这片浩瀚海域。
4、荆门市举行第三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
4月2日上午,荆门市在青山公墓生态园举行第三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倡导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当日上午,礼仪队为逝者举行了集体安葬仪式。10位逝者的骨灰深埋在绿树旁、草坪下,让生命归于自然。市殡葬管理所为参加集体安葬仪式的逝者亲属代表及群众免费提供鲜花,并帮助逝者家属种植生命树,系祈福黄丝带、敬献鲜花。据了解,2015年清明节期间,荆门市举办了首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让逝者通过草坪墓葬的方式回归自然,今年是举行生态葬仪式的第三年。与往年相比,市民对生态墓葬的接受度在提升,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