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殡葬摘报】八宝山革命公墓首办公众开放日,距离展示公墓服务全程

发布时间:2017-04-12

八宝山革命公墓首办公众开放日

   1、八宝山革命公墓首办公众开放日

   4月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举办了以“感恩、奉献、回归、生态”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家属代表、社会团体等各界人士参加,向公众零距离展示公墓服务全程。据悉,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它的前身是明代“褒忠护国祠”,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革命公墓骨灰堂,长眠着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战功显赫的革命将领、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先烈英模、国际友人和仁人志士。目前,革命公墓共安葬、安放骨灰34000余份。 4月9日上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各界群众参观了革命公墓骨灰堂、玉岑园骨灰长廊、任弼时广场等公墓代表性之处。其中,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的生态墓园内,讲解员重点向市民讲解和介绍了草坪葬、花坛葬、树葬、自然石葬、壁葬、水葬、骨灰撒散7种生态安葬方式。革命公墓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公众开放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历史沿革、服务流程、惠民政策、经营状况和服务理念,零距离感受殡葬改革成果,了解新葬式葬法,宣传殡葬为民公益政策,消除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误解。同时,让家属感受“善待逝者、慰藉亲人”的服务宗旨,宣扬“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

   2、汕头市举行第34次骨灰集体海葬活动

   4月8日下午,汕头市第34次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在汕头市妈屿外海域举行。在市殡仪馆举行简短而隆重的海葬告别仪式后,数百名市民手捧先人骨灰,乘船前往妈屿外海域。抵达妈屿岛外海域后,船只便停了下来,随后鸣笛三声,亲属们在殡仪工作人员协助下将先人骨灰海葬。现场共有1176份先人骨灰在亲人的注目下,伴随着故乡芳香的泥土和五彩花瓣,缓缓地撒入大海。今年是汕头市第20年成功举办骨灰集体海葬活动,至今累计溶存大海的先人骨灰逾9.5万份。而且从2011年开始,骨灰海葬实行全免费,统一由政府买单,并为参加活动的亲属免费颁发《骨灰海葬纪念证书》。

   3、揭东区:推广绿色殡葬 树立办丧新风

   4月7日上午,揭东区民政部门在云山殡仪馆举行主题为“骨灰植树、回归自然”的第27次骨灰集中树葬活动。当天共有900多具逝者骨灰被安葬于塔松树下。在云山殡仪馆西侧山坡上的永久树葬区,参加活动的人员用鲜花、水果等祭奠先人后,将逝者的骨灰撒进提前挖好的树坑中,然后栽下一株株寄托哀思、象征生命常青的树苗。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揭东区民政局每年都组织开展骨灰集中树葬活动。目前,共有2万多具骨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安葬。

   4、南通市举行第十三次海葬,33名逝者魂归大海

   4月7日,长兴岛与横沙岛间的双窑烟水域春雨连绵、哀乐低回,南通市民政局组织的第十三次海葬活动在这里举行,33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鲜花,魂归大海。

   5、梅州开展骨灰免费树葬活动

   4月6日至7日,市民政局联合梅县区民政局、梅江区民政局,先后开展骨灰免费树葬活动,推行厚养薄葬、绿色殡葬理念,弘扬文明节俭治丧新风尚。 6日上午,在位于永乐仙庄内的梅县区生态树葬园,近百名逝者家属先后将26份骨灰放入柏树旁泥土中,随后工作人员将刻有先人名字的石碑立在骨灰盅前。家属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7日上午,16份先人骨灰被安放在梅江区生态树葬区内,家属们以鞠躬、献花的绿色环保方式缅怀先人。

   6、贵阳常态接受免费海葬报名

   沿着当年邓颖超骨灰撒海的线路,5名贵州籍逝者的骨灰4月7日由家属亲自撒向大海。这是贵州省自去年与天津市殡葬管理所达成公益性海撒骨灰协议后第二次采取生态节地海葬仪式安葬亡亲。当日上午9时30份,在贵阳市殡葬管理所的组织下,包括贵阳市4个家庭和凯里市的家庭将各自亡亲的骨灰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外滩广场码头登船驶入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5名逝者的家属将往前骨灰与一同参加海葬的131具天津市逝者的骨灰统一洒向大海。

   7、黄岩向丧葬礼俗陋习宣战

   4月7日,黄岩召开丧葬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部署丧葬漫游、电子花圈“回潮”、丧葬用品管理、丧事扰民、“青山白化”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台州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淼要求,各乡镇(街道)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辖区内丧葬活动的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对丧事活动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联合执法,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对未完成整治任务和在整治期间工作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转变观念,简化丧葬流程;媒体要强化宣传,运用各种渠道对丧葬陋习予以曝光,引导民众彻底摒弃陋习。会后,全区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纷纷签订承诺书,对本人及家人遵守丧葬礼俗整治相关规定作出了承诺。

   8、河源源城区举行第二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4月7日上午,河源市源城区第二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长乐公墓举行。13位逝者在山林、鲜花及亲人陪伴下,于长乐公墓树葬区长眠,曾经鲜活的生命也从此在这里化成一棵树归于自然,伴随亲人的思念长存于此。生态葬仪式开始前,参加仪式的逝者亲属,怀抱着用红布包裹着的逝者灵盒,在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送至树葬区。安放好后,逝者亲属献上一捧黄菊或白菊,寄托自己的哀思。之后,13位逝者骨灰灵盒被集体入土安放,亲属们为他们洒下花蕊,寄去永久的思念,随着工作人员刨土埋葬,最终归于自然。

   9、无锡首试引入第三方给殡葬“一条龙”打分

   亲人逝世后,社会上流传死不起,矛头直指殡葬行业中的诸多黑门。近日,从无锡市殡葬行业协会了解到,从今年起,引入第三方为殡葬行业内的首批29家殡葬服务单位进行打分,引导社会“一条龙”规范发展。这在江苏省内还是第一次。 “基础条件10分、服务质量70分、社会评价20分”,标书中的评介体系共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有各种细化的评分标准。比如在服务质量中,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不带头鸣放礼炮可得1分、不抛洒纸钱得1分。这是从4月15日起,即将要实施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中的部分内容。评估完成后,会定期公布排名,让百姓有所选择。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的张汉平表示,花钱招标第三方评估殡葬服务代理机构的做法在江苏省是第一次,在全国绝对走在前列的这种做法通过运用市场法则来树立标杆,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服务,比用行政手段围追堵截要好得多。

   10、中央媒体关注鞍山绿色殡葬

   随着殡葬改革不断深入,近几年生态殡葬被越来越多的鞍山市民所接受。继4月1日早6点24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绿色生态树葬受青睐”为题40秒时间报道了绿色殡葬在鞍山的快速发展的典型后,4月3日新华社再次撰文关注鞍山绿色殡葬发展。因为鞍山绿色殡葬发展快速,今年清明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记者先后来到鞍山市实地采访,向全国推广绿色殡葬发展经验,受到广泛关注和称赞。鞍山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宣传报道不断增强,近年来,鞍山市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海葬等生态安葬人数快速增加。2012年到鞍山市最大的弘莲树葬公益性公墓安葬的逝者只有147位;去年到弘莲树葬公益性公墓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的逝者有198人,今年二月份至今,两个月时间已经有近百位逝者选择生态安葬。目前鞍山市选择树葬的逝者有3000多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