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今年的清明节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15-05-12

今年的清明节

   今年的清明节,与往年相比,感觉多了一些喧嚣、多了一份沉重。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历史传承的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天气清爽、雨水增多,正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耕种的好时节。《岁时百问》中便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明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怀的寄托。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首“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示儿》诗句流传千古。他早年从军深入金国占领区,一生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山河,临终写给儿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

  

   家祭无忘告忠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多年前,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生灵涂炭,惨遭蹂躏,中华儿女奋起抗争,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转战南北、捣敌纵深、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清明时节,本当祭奠先人,告慰英烈,训诫后人,永远牢记那段中华大地生灵涂炭、血雨腥风的岁月。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网络上一些肆意歪曲历史、诋毁英烈、抹黑抗战的言论却一路蔓延、甚嚣尘上,大有蛊惑人心、颠倒黑白之势。

  

   而这类造谣信息,往往披着所谓“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历史的真相”“解密档案”“科学论证”等蛊惑人心的虚假外衣,投着大众的猎奇心理、好奇心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条件下,往往容易蔓延传播,尤其是一些对一些文化认知水平不高、思辨力不强、不明事理的人更具诱惑力和杀伤力。很多人大呼:“毁三观”!但更多的还是迷惑迷茫,很多人问我,这是真的吗?

  

   看到这类信息,作为一名有理性的民众,我们首先应当想想,突然之间冒出这么多所谓的“历史真相”“科学解密”,到底是为什么?所谓“政治谣言背后有推手、经济谣言背后有利益”,这些信息突然扎堆出现,意欲何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苏联解体前,关于国家和国家英雄的各类谣言四处蔓延,老百姓无所适从、信仰缺失,失去了对国家的信念、对英雄的崇敬、放弃了坚守的原则、失去了奋斗的力量。几年之后,看似强大的苏联的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当年的民众选择的不是奋争而是沉默。若干年后再回首,很多人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毁灭,首先,就是摧毁其历史传承,毁灭其国家信仰和民族团结,打碎维系凝聚其民众力量的核心价值理念。

  

   当下的中国,几十年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实力不断跃升。“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亚投行”振臂一呼,从者云集。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转型、社会矛盾、文化建设滞后、贫富差距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加之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一些别有用心者居心叵测、借机蛊惑,企图扰乱民心、混淆视听,我们当加以提防和鉴别,防止落入思想的陷阱。轻则消沉意志,精神不振;重则思想混乱,误入歧途。

  

   同时,我们也应反思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要让我们的历史不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历史生动起来,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人去了解,去学习,在历史宝库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我们的英模典型更加时代化、生动化、人性化,更加可敬、可爱、可学,英模人物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坚守好我们的精神高地,坚守好我们的资源宝库,不被这些尘嚣所污染、玷污。

  

   感悟清明,祭奠先祖,告慰忠魂;
     中华大地,朗朗乾坤,愿清者更清、明者更明。

来源:央广军事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