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萍乡芦溪的墓地葬俗

发布时间:2015-04-29

萍乡芦溪的墓地葬俗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华云乡三星村。这里深山古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民风淳朴,城市化进展滞后。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比较传统的葬俗。当地规定,城里人死后进火葬场火化,保留骨灰,不允许直接掩埋遗体。而身处大山中的村民则按传统土葬方式睡棺材,埋葬于自家承包的山地。按这里的风俗,父母60岁前,儿子要准备好棺材。如果儿子没有备好,会受到长辈的谴责。周围的邻居村民,也会在背后说三道四。

    60岁前做棺材,可能是一种农耕社会殡葬风俗的遗存。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入土为安,视殡葬为大事。从前,花甲之年已经不算低寿。入棺安息,认为是生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日久天长,60岁前为父母准备好棺材,渐渐演变成了这里的一种乡俗。除了准备棺材之外,还要准备寿衣。这与棺材的准备是相配套的。不过,寿衣是由女儿们准备的。如果一切准备就绪,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会将寿衣展示一番,将棺木擦拭干净,它们成了孝顺长辈的具体表达。

    萍乡芦溪的葬俗各处虽然有些微差别,但基本相似,都保留了古朴的成分,具有山村葬俗的特色。由于各村都不大,乡里关系密切,大家听到有人过世的消息后,便会纷纷主动前来提供帮助。例如,向某人家借了多少碗,借了几张桌,一一进行标记和登记,丧事办完后,由村里人负责去归还,不用主人家操心。

    与此同时,逝者儿子会去溪边舀来清水为逝者擦洗全身。这也许反映了村民对于水的崇拜。溪水是活水,终年流动不息,村民们认为它代表着活力,代表着财富,代表着丰收的保障。而且溪水非常洁净,因此,用溪水给死者净身含有神圣美好祝愿的意思。

    在我们村,逝者入棺以后,还要在其手中放一根桃枝。传说中桃枝有驱邪镇鬼的功效。由于死者肌肉的收缩,手里拿的桃枝会握得很紧。中国民间认为桃树能避邪驱鬼,常常用桃木做成玩具,给小孩子挂在身上。芦溪人用桃枝给死者陪葬,也反映了一种桃崇拜的心理。

    封棺的时候,有亲人们伸手摸死者的面孔或手的习俗。这样做,一来认为这是最后的接触,最后的一面,看一眼是不够的,用触摸表示惜别。二来认为这是让死者的智慧和情意传递给自己。

    出殡时,要全家送行,亲友们也要点香送行。家人要陪送到墓地。通常一具棺材由四人抬。山路狭小崎岖,抬棺颇不容易。而家里的女眷们,则要扶棺哭泣,并且要努力地拉住棺材,给前行增添阻力以此表示不忍亲人的离去。棺材到了墓穴旁,准备下葬时,女人们就会急急地脱下孝衣,匆匆地回家。几个媳妇之间,会暗暗地竞争着,看谁先回家。先回家的人就先梳头,据说将头梳通,人生就会路路通,顺顺利利过日子。

    棺材入葬后,先由长子撒一把土,然后,大家用工具迅速将穴位掩埋,堆成一个小丘。有些人家会立个碑,有的会在墓上种棵万年青。由于埋得较深,墓地周围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直到今天,我们三星村的葬俗中仍有跪拜的风俗。当亲人或村里人前来悼念和参加丧礼时,死者家人会立在客堂里,每有亲戚或村邻前来祭拜,丧主家人都会迎接,而且都要下跪。这种下跪,有多种含义。它表示对亲友乡邻前来送葬、哀悼的感谢,也表示对来客在死者生前对全家关爱的感谢。这种感谢是非常诚挚的。此外,在丧宴上也保留着下跪感恩的习俗。在丧宴上,当第五道菜端上来时,丧者的家人会在家中代表(如长子)的带领下,向前来参加丧葬的人,一桌一桌地上前道谢,并且是下跪致谢。

    落葬之后,一年之中,生者对逝者还有几次祭悼。中元节、清明节、正月十五、除夕以及逝者忌日,生者惯例是要对生者进行祭拜的。去坟上拔个草、烧纸钱、做点菜,这反映了农耕社会的一种丧祭心理,亲情比较浓馥,同时也是让生者的悲痛心绪得到较好的释放。这种淳厚的葬俗,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原来陌生的亲友,通过葬礼变得亲切起来,走动也多了起来,加强了亲友之间的情谊。以前如果有过节,经过这样的葬礼和祭扫,唤起友爱之情,村人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因此,它有着关系更新和重建的功能。

文 / 刘士萍【转自殡葬文化研究】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