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

墓地祭扫应提倡“祭品从简”原则

发布时间:2015-04-22

墓地祭扫应提倡“祭品从简”原则

   无论是在清明、冬至抑或是其他任何时候,人们在祭扫之时总是会怀着浓厚的感情来寄托哀思,缅怀已逝去的亲人,以期盼先辈的安息。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亦是人之常情。

   从出行祭扫的意义来说,其本身是更注重精神层次的一种行为。然而近年来祭扫活动却开始大刮“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污染环境的现象屡有发生,比如祭品的长时间大量堆放导致祭品腐烂发臭;一些祭扫者成捆地烧纸钱、放鞭炮,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更不用说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出行祭扫虽然是古代的传统习俗,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背景下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解到了不少目前的祭扫状况,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于文明祭扫的几点看法和建议。首先是我个人比较关心和注重的祭品堆放问题。对于祭扫而言,祭品自是必不可少之物,然而近年来祭品种类的愈发丰富却给事后的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公墓的清扫人员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不可能将祭品统统清理;另一方面,一些祭品如熟食、水果等如不及时清理就极易腐烂发臭,不但污染周遭环境,甚至会引来流浪猫狗觅食,让原本庄严肃穆的墓区显得凌乱不堪。

   对此,我个人极为提倡“祭品从简”的原则,祭扫者在祭品的种类上可以有所选择,不一定非要带上熟食或水果。一束鲜花、一支蜡烛,或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同样可以表达生者对于逝者的追思。即使要带水果之类的祭品,也可以在祭扫完后自行带走,毕竟祭品只是一种聊表心意的形式,心意到了就足够了,何必为了追求表面浮华而铺张浪费呢?这本身就不符合祭扫“清洁明净”的宗旨。其次是关于祭扫高峰时期的道路交通及公墓服务问题。众所周知,每年清明冬至时期,各大公墓的客流量都以万人、甚至十万人计数!人多了自然什么事都不方便,交通压力自不必说,公墓单位的服务质量也会因过度饱和的客流状态而有所下降。毕竟服务人员就那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有的祭扫者就会因此而“借题发挥”,以“服务不到位”为由要求赔偿,由此所产生的误会和争吵不断。

   我本人也曾深受“祭扫高峰”之苦,所以十分提倡“错时祭扫”的理念。错开清明、冬至当天的高峰,提前或延后去祭扫,并不表示你对逝者的感情就有所减弱了。说白了,是否于节日当天去祭扫还是一个形式问题,老一辈或许对此有些执着,但相信更多人还是“重心不重形”的。所以,与其在高峰期和数万人抢车位、抢排队,冒着和周围人推搡冲突的风险去祭扫,还不如错开高峰,顺顺利利、安安静静地完成祭扫,而在非高峰期,公墓的服务质量相信也更有保证,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对于“文明祭扫”,我有自己的一些期盼。其实大体还是希望现代人能摒弃传统祭扫中一些不良习惯,采取一些新颖环保的祭扫方法。比如“花祭”,不带其它多余的祭品,祭扫者各带一束鲜花献于墓前,鞠躬致哀;比如“放飞祭”,将自己要表达的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用气球带上天空,表达对已逝亲人的缅怀之情;或者“心语祭”,对于一些没空前往现场祭扫的人群,如学生、身居海外的华人等,可以通过书信寄语的方式让其他亲人在逝者墓前朗读,将其心声带给逝者,以弥补无法到场的遗憾等等,其实都是既特别又文明的祭扫方式。

   如今,文明环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向。我想,那些曾经追随多年的陈规陋习也该摒弃了。然而“文明祭扫”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并采用新的文明祭扫方式,才能真正让“文明祭扫”走进大众,走进千家万户。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