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题目为《“邻居”有可能是骨灰盒,墓地买不起,有人买房子放骨灰,违法吗?》的图文异常火爆,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问题,那就是有的人专门购买小户型住房,用来安置已故的亲人骨灰盒的问题,引来热议,读者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形成了几个主流的认识。那么,第一代移民到城市的农民死亡以后应该将骨灰盒放在哪里呢?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土葬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骨灰盒运回老家祖坟安葬,有的人甚至于将尸体挂吊瓶,装着急救的幌子,深夜运回老家土葬。按照现有的规定,在城市死亡的人口,必须经过火化以后才能出城,想要蒙混过关将尸体运出城市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可能,加上路途遥远或者天气炎热等原因会造成尸体腐烂和传染病流行,对于亲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和实施。
尸体进行火化以后,亲属当然是可以选择不同的安葬方式,但是农民有一种情结,那就是入土为安和叶落归根。既然不能将尸体装在棺材里,也总得将骨灰安葬在老家呀。
可是,现在进城就业和居住已经成为潮流,而且农村人口会不断流失,每年都会有若干个村庄自然消失,还不算合村并镇的做法,安葬在老家,迟早也会没人上坟和清理杂草等。
既然选择了进城安家,大多数人就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有的人或许一年半载能够回老家一趟,但是明显能感觉得到,回家的次数一年少于一年,按照这个推算, 20年后的后辈几乎没有可能回老家了,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故乡情结,没有农村的感情和玩伴,即便是将骨灰运回家,最后也没有人祭拜。
聪明的人思来想去觉得,将骨灰盒运回老家虽然能够满足亡者临死前的遗嘱,实际上也辜负了后辈人逢年过节烧一炷香的心理期盼。虽然说人死如灯灭,在埋葬父母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埋葬地点和埋葬方式,所以,有长远想法的人就会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能够在现有居住地找一个公墓埋葬自己的父母、亲人,自己以后也会陪伴他们,子女也会顺应这种做法。
所以说,以后的第一代移民会逐渐放弃死后回老家的想法。举一个真实事例,我的小叔在10年前就将父母的墓地安排在小县城周围的一个山沟里,那个时候只话费了2万元,就买了4个人的墓地。就在去年,他已经将自己的父母安葬为一个合墓。他明年退休,就准备在退休后的一年内将自己和老婆合墓修建好,以后只需要儿子将骨灰盒放进去就行,用工量不会超过3个。
实际上,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五线城市的人,都会在郊区或者城市附近的县区找到一块墓地,有的人当地农民的林地或者耕地,有的是村集体开发出来的墓地,可以长久埋入尸骨。他们开车最多一个小时也就能够到墓地转一圈,也算能够对得起长辈了。实际上,这种做法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被清理或者禁止入内等,但也顾不得许多了,先这么办吧,最起码能够让后辈记住这个地方是最先到达这里的始祖是谁,这也会让埋入地下的人有一个心灵安慰吧。
公墓安葬
都说入土为安,想要在住所附近找一块墓地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一线城市郊区,1平方米的墓地价格通常在5万元以上,3平方米一般需要20万,五线城市的墓地价格也不会低于5万元,还只有20年的存放时间,过期以后不缴费就会被公墓管理者移走,真的就成为尸骨未存了,这对于农民固有的观念来说是残忍的,是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但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来分析,年迈者死亡的时候,儿女的年龄大部分在50-60岁,20年以后,儿女有一半人已经死亡,续交公墓费用就轮到孙子去支付,即便是孙子会支付20年的费用,重孙会在40年以后继续缴纳管理费用吗?如果这样算,就当自己无所谓,按照已经死去的长辈原本的想法,他们怎么就会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呢?这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结。只要有这种心结的人就不会首选将长辈的骨灰盒放在公墓,哪怕支付再多的费用,也要让长辈死了以后落个安宁,绝不允许最后找不到尸骨存放地点。
室内安葬
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骨灰盒放在火葬场,并进行长期存放,这样的存放方式比起放在公墓里经济很多。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总有人跳跃式思维,有人想到公墓不是长久之计,为了长辈能有一个安身之处,就想到了买一套房子,将骨灰盒放在里面,除了能够及时祭拜,也可以让房子增值,于是乎就出现了连锁反应,看起来各方面并不理想的地段的房子短期内被抢购一空。
当然,也有人购买学区房和高档小区放置骨灰盒的,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装修或者装修的豪华,而是等着涨价。作为一般的群体,会在距离城市相对较远的县城购买一套房子放置骨灰盒,一套小户型房子也就30万左右。
更有甚者,某些人购买了小产权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有1500元,70平方米的价值10万元左右。
当然,有很多人直接选择了将骨灰盒放在居室内部的现象,这可能是最廉价的解决方式。因为骨灰是自己的亲人的尸骨,后辈人并不感觉令人不适或者其他问题,但是会引起邻居们的强烈不满。
树葬、撒骨灰
很多人想到了将骨灰埋在地下,上面栽植一棵树木(主要是开花的树木和风景树),更有人心智大开,想到了在小区里或者主要街道栽植树木的时候,花上一点小钱就可以将骨灰放进栽植穴里面,然后做出标记,每年去浇水、施肥、剪枝,细心呵护,逢年过节的时候去祭拜,别人也是无可奈何。
更有人害怕自己以后的骨灰不会得到长远保存,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直接立下遗嘱,死后将骨灰撒在城市周围的河流或者故乡的山坡上,预留一笔资金,到时候请一个私人飞机进行操作,蛮有仪式感。
很多60岁以上的一代农民都会考虑死后的骨灰处理方式,想得开的会拿出成熟的方案,然后告诉自己的子女,并提前预留一笔资金解决因此而发生的费用,希望死后能有人认真执行,有的时候还会请本族最有威望的人前来作证,避免后辈不听话。
有一个人在70大寿的宴席上宣布:他决定了一件事情,任何人不得违背。那就是如果检查出癌症,就不必要进行手术和化疗,后期几个月会自动回到老家,死后埋葬在老家。
为了不让老人扫兴,众人什么话都没有说,第二天大家形成共识,这个方案不可行。首先,老年人会发生各种意外,很多时候也会身不由己,很难实施这个计划。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临终以前一个人回家等死,儿女会丢面子,更是对不起养育之恩。
就这样,这个老人的决定已经失去效用,因为不可行,也没有考虑到女子每年回家祭拜所产生的费用、风险和时间成本等,虽然老人有一票否决权,但是这些事情还需要子女去执行,也就听之任之了。
观点:
1.死者入土为安乃几千年的传统,将骨灰盒放在室内不可取,违背了自然规律。利用购买房子专门长期放置骨灰盒是一种炒房行为,只是假借之法,理应受到打击和舆论谴责。
2.土葬适宜于农村土生土长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已经居住在城市的人群,实施难度大,祭拜困难,容易丧失传统文化而落下骂名,于心不安。
3.自己的住房放置骨灰盒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是短期行为,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4.公墓埋葬骨灰盒只是一种形式,适宜毫无办法的人的短期行为,并不是解决骨灰盒的唯一办法,需要进行改良和提升。
5.树葬和撒骨灰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回归自然是天人合一,是道法自然的体现,至于一棵树的寿命有多长,每个人都可以查得到,但是也会随着环境和城市开发而毁掉,但这也是人类无法改变的事实,任何人也不能说什么,可能才是最好的办法。
撒骨灰挺有仪式感,会让别人觉得有魄力,也会回归自然,是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只是费用并不低,但可以利用热气球或者无人机进行替代,前提是需要与老人提前沟通。
实在是没有办法妥善处理,那就放在火葬场的室内就好了,有了办法再拿走,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么,有没有人专门经营一个专门存放骨灰盒的新方法呢?潜力无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