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饲养宠物的家庭不断增加,如何处理爱宠的“身后事”成了许多人的忧心事。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在册宠物(多指猫、狗)数量已超过1亿只,这表示每13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拥有宠物。而宠物“身后事”的处置成为主人们最看重的一种悼念方式,宠物殡葬行业应运而生。
明节前夕,记者调查发现,在宠物“身后事”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了火化未经环保测评、深埋没有无公害处理、众多从业机构无资质运营等问题,使得宠物殡葬行业处于“灰色地带”。
“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应尽早跟进,加以规范治理”,面临宠物殡葬业的诸多质疑,有律师提出,应该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强化公共投入和服务功能,做到有规划、有标准、有供给、有监管。
宠物殡葬费用高
不少人还是“一掷千金”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等多地陆续开始出现宠物墓园,墓园的殡葬费用也越来越高。
据媒体报道,北京郊区的一些宠物墓园,费用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最贵的宠物墓地各种豪华装修花费加起来超过万元;南京2015年建立首家宠物墓园,来墓园处理动物尸体,需交纳数百元焚化费,及3年树葬管理费1000元;重庆一处宠物公墓预计售价每个2000元—5000元,有效期10年,同时还赠送累计价格比墓地价格还高的洗澡服务。尽管价格不菲,不少主人还是愿意为了爱宠“一掷千金”。
成都一家宠物服务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宠物殡葬分为树葬、墓葬,埋葬地点位于金堂,面积有20亩地左右,“价格最高的是3888元,最低的是260元,选460元的最多的。我们不会收取管理费的,平时有人看管,做一些维护。”李先生透露,现在每个月可以接10单左右。
但是李先生说,不少人在宠物下葬后,第一年会时不时来看看,后来就来得少了。还有人在宠物下葬后根本就不管了。“不少人觉得让宠物入土为安就好了,之后就不怎么管了。”
墓地业务“偷着做”
宠物土葬也备受质疑
在宠物殡葬业繁荣的同时,运营资质、环境污染、监管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据报道,目前北京周边的10余家宠物墓园中仅有3家具有小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资质,在这方面的监管上还有很多“灰色地带”。有宠物殡葬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无法从环保、工商和农业等部门获得相关的审批手续,所以该公司墓地业务也只是“偷着做”。
宠物殡葬服务,涉及民政、农林、工商等多个部门,但目前在国内尚无一个部门可以主管该业务,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由此可见,建一个所谓的宠物公墓,目前来说几乎是零门槛,相关人员表示,这种宠物墓园由于无需审批,因此建起了以后,政府部门根本无从知晓。
“现在只有火化许可证可以办理,然而现在有很多公司直接就自己买火化设备,然后找个废车厂就把宠物火化了。”成都的李先生说。
除此之外,有人担心,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全民倡导生态殡葬的的现实背景之下,宠物墓园动辄绵延数百米,有的宠物墓占地更多达十数米,“动物与人争地乱象委实触目惊心。”
有评论指出,不少宠物墓园都是采取土葬,极少数实行火化的,相关硬件设备也存安全隐患。“昌平百福宠物墓地共有一万多个墓穴,4000多只在此安葬的小动物95%属于土葬。紧邻着该宠物墓地的是沙河水库一条支流,200米左右则是京密引水渠。而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死亡动物要经无害化处理后深埋,环境污染隐患怎能不令人无比纠结?”
声音
尽快填补监管空白
所谓宠物墓园,不少都处于“灰色地带”,没有合法审批手续和无害化处理资质,更没有必要的安全、环保条件,纯粹为追逐宠物殡葬暴利而来。
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不得随意处置”,但并没有说明如何处理,且很多地区也没有具体法规指定负责处理动物尸体的部门或机构,即使有少数地区建立了动物尸体收集暂存点,由环卫运营公司集中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也是将宠物遗体与病死的家禽、牲畜集中焚化或填埋。但这在情感上难以被爱宠人士接受。
“尽管宠物墓地市场大,目前我国对于宠物墓园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属于监管空白。”有律师指出,目前《殡葬管理条例》主要针对人体,动物殡葬没有法律依据。由于宠物殡葬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尚无一个部门可以主管该业务,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由于对宠物殡葬难以归类,立法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和推动人的生态葬相似,宠物殡葬也不能止于倡导。”有评论员提出,应该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强化公共投入和服务功能,做到有规划、有标准、有供给、有监管。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应尽早跟进,加以规范治理,广大市民也要“移风易俗”,尽可能按照利用现有动物尸体处理的公共服务资源,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宠物“身后事”,而不能有钱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