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墓地 一句话一生 |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2-06-05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墓志铭是离去的生命在现实土地上一个长久的投影。这份来自前人的遗产,通常是最具性情、思想和力量的语言,它们如同启明星,照耀着满是黑暗与崎岖的路,它们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人,在各自路上顽强生长,在各自领域勇敢向前,去抒写属于自己的光辉诗篇。
本期,我们一起来读读老舍先生的墓志铭。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人民艺术家老舍墓志铭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北角,坐落着一座由汉白玉矮墙和花岗岩地面组成的简单墓地,这就是老舍与夫人胡絜青的合葬墓。墓里并没有老舍的骨灰,仅有他用过的两支笔和一副眼镜,还有一两朵小花。东边的墙上刻着简短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原名舒庆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创作,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对祖国爱得深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作为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老舍在“抗战文协”的《入会誓词》(1938年4月1日,《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9期)中这样写道: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66年8月24日,老舍像投一枚石子似的,把自己重重地埋进北京太平湖。他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墓室,墨绿色花岗岩铺地为座,以老舍头像为圆心,犹如一汪池水,一圈圈白色波澜泛起涟漪。
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大家对自己的一生定义仅仅是“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这字里行间的谦恭自省值得后人仔细品味,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