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墓地迎《毛泽东传》作者亚历山大▪潘佐夫一行参观
发布时间:2016-04-25
4月23日下午,俄罗斯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潘佐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研究员伊琳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玉贞,军科院研究员王福曾一行四人冒着大雨来到上海墓地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对这里安眠的诸多中国党史上相关历史人物进行探访。福寿园墓地国际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葛千松,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陪同参观。
几位学者都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俄罗斯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潘佐夫所著的俄文版《毛泽东传》,曾荣获俄罗斯2007年度竞争桂冠最佳图书奖,堪称迄今为止有关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最有权威性的文本。潘佐夫先生透露,他正在酝酿一本关于蒋介石的传记,得知上海福寿园墓地在名人文化积累方面成果颇丰,因此特地慕名探访。
当天,几位专家首先来到上海福寿园墓地雕塑创作室,欣赏了这里陈列的众多名人的纪念像和纪念雕塑,特别参观了正在创作的开国上将黄永胜及其妻子的纪念像,对这些传神的艺术雕塑表示赞叹。
随后,在福寿园墓地国际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葛千松,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的陪同下,几位学者走进园内,对这里入住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重点参观。每到一处,几位学者都仔细浏览人物雕像,细读纪念墓碑前的文字。看到中共早期四大领导人夫妇纪念像以及乔冠华、章士钊、顾维钧等诸多名人都在这里安眠,大家对上海福寿园墓地在留存历史与人文纪念上的融合之举感到由衷地欣赏和赞叹。
期间,几位学者特别探访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创始人俞秀松以及蒋介石的夫人陈洁如的纪念像,潘佐夫先生表示,在上海福寿园墓地看到和了解到的人物故事,对他未来撰写人物传记非常有帮助。在听到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介绍,上海福寿园在名人纪念方面,不仅有纪念像、纪念墓碑,更有配套的书籍、视频等资料收集和整理展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玉贞连说了三个“好”。兴致勃勃的她更是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要把今天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创作一篇关于“大同、人性”的思考文章。
时间所限,在短短参观了上海福寿园墓地人文纪念馆部分馆藏后,几位学者不舍惜别,但其中已感触颇深。他们表示,上海福寿园墓地客观保留历史,沉淀人文文化,使得这里不仅仅局限为一处陵园,更是一段岁月、一段历史最好的记载和最有生命力的表征。这里众多的人和物都值得细细品读,更值得深入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