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墓地举行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

发布时间:2015-04-18

上海福寿园墓地举行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

    80多年前(1926年),一位在美国刚获得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头衔的苏州姑娘,抱着“医学救国”的愿望回到了局势动荡的祖国,经一位美国传教士的介绍,她来到了西门妇孺医院担任医师。当时西门妇孺医院只是美国传教士创办的一个小小的门诊部,服务聚居在老西门一带的穷苦平民。这位年仅27岁的女子在这里整整服务了60年,她在这个小小的门诊部创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妇科——西门妇孺医院的妇科。这位苏州的大家闺秀就是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身是西门妇孺医院、亦称红房子医院)的老院长——王淑贞教授。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中国妇产科领域泰斗、素有“南王北林”之称的王淑贞教授诞辰116载。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妇产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4月17日,王淑贞教授的亲属以及来自上海市卫计委、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嘉宾和医生们共约80余人来到了上海墓地福寿园,参加王淑贞教授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王淑贞教授是红房子医院重要创始人之一,1919年,王淑贞考取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心怀济世仁心,从医泽被苍生,先后出任上海女子医学院院长和政府接管后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即“红房子医院”)院长,毕生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王淑贞教授去世之后,其骨灰一直安放在上海墓地福寿园的七星亭中。2014年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原红房子医院)创建130周年,为了让更多的杏林后人了解王淑贞教授的事迹,弘扬医德精神,院方领导决定为王淑贞教授树立一块纪念碑,从选址、设计、雕塑到最后完成,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王淑贞教授纪念像位于上海墓地福寿园的知博园,雕塑中的她正如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样子。“头发就是梳一个挂子,平平的。但是很干净,衣服端端正正的,脸上不化妆,但是看起来非常舒服”,是一位真正“爱国、爱民、爱人才,有豪志又坚强的奠基人”。雕塑的基座上刻上了“红房子医院”的标志——一个母亲怀抱着孩子,标志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所有医师对她深深的怀念和敬重。

    王淑贞教授不仅在中国妇产科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她从医生涯中,也为了黎民苍生的疾苦而奔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医院和医学院处于“上海界”,遭到严重破坏,一切医疗与教学工作均被迫停止,而周边居民多为各地移居上海的贫苦农民或逃荒者。此时王淑贞与医院职工参加了救护伤病员的工作,他们在觉民小学设立了难民医院,收治了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以后又在徐家汇路850号原骨科医院的地址建立了临时医院。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西门妇孺医院残存的医疗设备从西门外搬到法租界的边界徐家汇路,使医疗工作又得以正常进行。

    为了让所有从事妇产科的后辈们能永远记住这位奉献毕生精力,济世仁心的杏林前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意为上海福寿园墓地颁发了“红房子杏林职业德育基地”的铜牌。今后,上海福寿园墓地将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师学习医德、提高思想的一处德育场所,每年将定期举办追忆王淑贞教授和医德学习活动。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