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烈士墓地:建慎终追远礼俗,弃厚葬风
发布时间:2016-01-11
公众的殡葬墓地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解放以来,殡葬墓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上海等地已经持续几十年稳固地实现了100%遗体火化率。人死后的遗体处理不再是公众忧虑的“麻烦事”。从而也使殡葬墓地活动的文化本质更加凸显出来。
公众的殡葬墓地活动不是盲目的活动,而是遵循着强烈的、显明的理念的活动。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慎终追远。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殡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理念。
传统殡葬墓地礼俗是慎终追远理念的外化和规范化。慎终追远,作为一种理念,呈现的是精神形态。公众的殡葬墓地活动表现出一个个具体行为。要把精神形态的慎终追远理念转化为殡葬墓地活动中的具体行为,需要实现这一转化的“媒介”。这一“媒介”,就是礼俗。通过礼仪的形式,把慎终追远理念加以外化、规范化,既便于遵循,又便于对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传承。殡葬墓地中体现慎终追远的礼俗由此而来。
慎终追远的礼俗,凸显了对生命的敬重。动物皆能养,如不能敬,则与动物无异。对逝者、先人的敬重,不仅是因为先人是曾经有过生命,而且又是给自己以生命的人,为后人也为社会,创造了物质的和精神财富,这是值得敬重的,通过慎重追远的礼俗,以表示我们对先人的感激之心、感恩之情。因此,在今天,在殡葬墓地活动中,应该强化慎终追远优秀礼俗的传承,树立敬重生命的社会新风,防止在城市化过程中悄然淡忘。
传承慎终追远优秀礼俗,是殡葬墓地改革的重要内容。殡葬墓地改革,既包括殡葬墓地体制的改革,又包括殡葬墓地文化的改革。殡葬墓地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同时,也应有助于慎终追远优秀礼俗的重建,推进殡葬墓地文化改革。所谓重建,一是传承,二是指创新。不传承,难以弥补已有的缺失,难以把优秀的民风民俗持续下去;不创新,就难以剔除糟粕,创新提升,使传统礼仪适应现时代。
慎终追远礼俗重建,就是一个传承、创新“二合一”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立,又有破,移风易俗,更有创新发展。从中可见,慎终追远礼仪的重建,不是简单的复旧,更不是照搬旧俗中的糟粕。“厚葬风”就是其中之一。在当前,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厚葬风”也随之高涨起来,锡箔越烧越多,迷信盛行;丧宴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假和尚、假道士大行其道,排场越来越大;大墓大碑时有所见,动辄耗资八万、十万,而省钱的节地生态葬少有人问津,如此等等。这种“厚葬风”不煞住,既背离了慎终追远的“厚德”本义,又枉费大量钱财,衍生“死不起”的感受。因此,在重建慎终追远礼俗中,应重在倡导敬重生命之风,摒弃糟粕,反对“厚葬风”,创新适应新时代的体现慎终追远礼俗形式,弘扬中华美德,使民风更加淳厚起来。